成都心理咨询 | 成都心理咨询专家 | 联系我们
 

心理学知识

家长的打击式教育到底能不能激励孩子往好的方向发展

来源:管理员 发布日期:2022-05-09 浏览数:357 【收藏本页】

知乎上有个“重庆爸爸对三岁女儿实行打击教育”的帖子,受到52万人的关注。

这位爸爸总是习惯把“你真的太笨了”“你这嘴巴怎么叫人都不会”挂在嘴边,以此来激发3岁女儿努力学习。

他给女儿辅导作业,只要不会或者做错,就要说她太笨,啥都学不会。

针对这种打击式教育,有网友发起了投票。

结果参与投票的5.5万人里,有55%的人表示自己也曾被父母这样打压过。

家长的打击式教育,到底能不能激发孩子往好的方向发展?          

著名心理医师苏珊·沃德教授曾经说过:

“小孩总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,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。”

家长对孩子的评价,是孩子行动的风向标。

孩子的未来是变好还是变坏,根源就藏在父母的嘴里。

 1 

身边有个女孩儿,她的妈妈怀她时得了妊娠期糖尿病,7个月就生下她,她出生时还在母体里受到了挤压。

当时医生告诉妈妈,孩子智力可能会受到影响。

女孩上学后,成绩很差。每次开家长会,妈妈就跟人解释说:“我这孩子早产,智力上有点问题。”

妈妈整日焦虑,担心孩子的未来。女孩也认为自己天生智力低下,和别的孩子不一样。

上了初中,女孩成绩越来越差,老师劝妈妈赶快给她报个好的技校或者中职,女孩因此很灰心。

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,妈妈带女孩参加社区义诊,结果查出来女孩的智力是中等偏上水平。

妈妈不相信,又带她去大医院检查,结果,检测报告一致。

妈妈喜极而泣,鼓励孩子走出困境,可这时,孩子已经习惯了之前的状态,一遇到困难,就放弃,还总说自己:“我真的脑子不好使。”

尽管孩子智力正常,但因为妈妈长期的负面灌输,孩子早已把“我不是学习的料”刻进骨子里。

遇到困难,也会习惯性的认为自己不行,丧失了“再努力一把”的勇气。

心理学家巴普洛夫曾经说过,暗示是人类最简单、最典型的条件反射。

父母用负面信息来暗示孩子,会让孩子形成强大的自我反差意识,明明想做好,却又认同父母所说的,觉得自己就是那样子。

父母的消极暗示,就像一剂毒药,摧毁了孩子的自信,也斩断了孩子的潜力。

33岁的女大学生范金成,毕业后啃老十年,她的人生就毁在了父母的话语里。

从小到大,她在父母眼里就是“干啥啥都不行”。 

她第一次做饭,妈妈说:“真难吃。”

她喜爱雕刻和服装设计,妈妈说:“你弄那有啥用,快去看你的书。” 

大学毕业后,她想创业,妈妈说:“你一事无成,你要成事儿了,我给你跪下。”

在父母长期的打击否定下,她的学习成绩也不好,参加了三次高考,才勉强考上了普通大学。

还没毕业,就患上了社交恐惧症。出去工作,又害怕与人沟通。

孩子暗藏的天赋和积极向上的信念,都被父母“你啥都干不好”的冷言冷语消磨掉了。

来自父母消极的心理暗示,会让孩子陷入负面力量的怪圈。

情绪压抑暴躁,内心自卑敏感,甚至出现交流障碍,这些性格上的缺陷将成为他人生路上最大的绊脚石。

 2 

肖伯纳说过:“要记住,我们的行为不是受经验的影响,而是受期待的影响。”

积极的暗示,才是对孩子正向的期望,才能够激发孩子前进的动力。

美国心理学专家罗森塔尔先生曾做过一次智力测试。

他在一所小学随机挑选了18名学生做测验,结束后他告诉老师和孩子,这些学生都非常聪明,以后肯定能有所成就。

半年后,他返回到该校,没想到这些孩子的进步很大。

再后来,这18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获得了很大的成就。

这就是著名的皮革马利翁效应:

“一个人如果本身能力不是很行,但是经过激励后,才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,也就变成了行。”

美国有位号称智商170+、超越爱因斯坦的天才少年雅各布·巴内特,履历十分惊人:

8岁在大学物理系课堂上做旁听生;一年的时间就自学完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全部课程;


10岁被全世界最顶尖的理工科大学之一——普渡大学录取;


13岁时公开反驳相对论,获得了著名天体物理学家斯科特·屈里曼的肯定;


大学毕业后前往加拿大声名显赫的圆周理论物理研究所,继续攻读硕士乃至博士学位......

谁都想不到,这么优秀的孩子,曾经却是一个“问题儿童”。

他一出生就被诊断为自闭症,所有人都认为他肯定一辈子都不会说话,可能连简单的系鞋带都不会。

可面对儿子的疾病,妈妈从未放弃他,她相信自己的儿子一定会和正常孩子一样,甚至更加优秀。

妈妈腾出所有时间,帮助儿子做康复训练。

 

版权所有 (C) 2021 成都市心灵空间文化传播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.关于我们 | 服务项目 | 专家团队 | 联系我们
乘车路线:地铁一号线金融城站A出口前行300米左侧

蜀ICP备13020453号-1  网站建设:成都元鼎信息